文献分享1:Science | 灵长类melanopsin神经元编码环境光强

XueLab 光与生命实验室 2023年03月09日 00:19
图片

研究背景:哺乳动物主要依靠三种光感受器来感知光: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ipRGC)。视杆和视锥主要负责成像视觉,带给我们生动的图案和色彩感知。而ipRGC主要参与非成像视觉,包括光授时,情绪调节,瞳孔对光反射等。但是灵长类动物ipRGC光信号转导特征以及如何编码环境光信息的机制尚不清楚。

科学问题:灵长类动物ipRGC感光后光信号传导是怎样的?

图片


内容简述:作者首先开发了一种live tissue melanopsin染色方法,染色后不影响电生理记录,发现猕猴ipRGC在一次光刺激后可以持续发放270s±50s。并证实了处于激活态的melanopsin可以被560nm波长的光抑制。这与之前在小鼠上观察到的现象是类似的。


     通过繁育ipRGCs表达猕猴melanopsin的小鼠,使用loose patch和perforated patch技术,作者检测了ipRGC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敏感程度,发现猕猴melanopsin具有两种“生理沉默状态”(一个视蛋白的状态可以用它的最大吸收波长来表征,在暗适应状态下猕猴melanopsin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67.2nm,在600nm光线背景下,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3.5nm,这表明melanopsin具有两种silent state)。作者在2015年Neuron(http://dx.doi.org/10.1016/j.neuron.2015.02.011)中专门研究了小鼠的melanopsin的tristablity。三种状态分别是R态melanopsin(λmax=467nm),M态meta-melanopsin(λmax=476nm),和E态extra-melanopsin(λmax=446nm)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也可以同时存在,如左图所示在600nm波长下,E态约占80%。而猕猴melanopsin同样具有三种状态。

图片

     猕猴ipRGCs是如何编码从落日余晖到烈日当空,如此宽广的光强信息的呢?作者通过给予不同梯度光强的光斑刺激,同时记录猕猴ipRGCs firing rate,发现每一个ipRGC到达最大spike rate的光强不同,有一些会随着光强增大,spike rate先增后降,有一些会进入平台期,如左图。所以ipRGC编码宽广的光强信息依赖于群体。作者在2017年Cell(http://dx.doi.org/10.1016/j.cell.2017.09.005)中详细报道了小鼠ipRGC编码广域光强范围的机制,结果和猕猴是类似的,见右图。

图片

启示:该工作的结果可用于改善人工照明,包括用于治疗情绪障碍的人工照明等。作者发现中等和不明亮的光会导致最大数量的ipRGCs向下游发出信号,并且某些波长能抑制这些神经元的持续活动,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哈佛大学Michael Do实验室长期致力于解析ipRGC的光信号转导机制,系统研究了ipRGC单光子光电流特征(Nature, 2009),ipRGC光信号转导中信息集成机制(Neuron,2015),ipRGC编码广域光强范围机制(Cell, 2017)等。

原文索引:DOI: 10.11a 126/science.ade2024


注: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解读,如有纰漏,请参照原文。

撰文:赵航

审核:孟建军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