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28:Neuron | 下丘脑食欲素通过提高内侧内嗅皮层的伽马振荡来加强空间记忆

XueLab 光与生命实验室 2024年03月01日 17:19
图片

研究背景:

    空间记忆是动物和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有关空间记忆的形成位于内嗅皮层和海马体。其中,内侧内嗅皮层(MEC)是海马体的“门户”,向海马体输入信息的同时接受其信息输出。MEC发生功能障碍时,会导致动物空间导航能力受损。空间记忆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回忆,主要发生在清醒期间。已有临床研究表明:促觉醒系统——外侧下丘脑(LH)中的食欲素 (Hcrt)能神经元在各种记忆任务中发挥作用,尤其是空间记忆。然而,Hcrt 能神经元如何在空间记忆任务中进行参与并起到怎样的功能仍不清楚。


科学问题:

    LH中的Hcrt神经元在调控空间记忆方面的具体作用和潜在机制是什么?


内容概括:

    为了探究LH中的Hcrt神经元如何影响MEC-海马体回路,作者使用化学遗传学激活Hcrt能神经元后,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Fos表达,统计后发现:c-Fos阳性细胞数量在MEC中显著增加,CA3中略有增加,海马体中其他亚区没有明显变化。此后,作者注射逆向示踪荧光微粒 Red RetroBeads到MEC,在LH中观察到了红色的荧光信号,证明LH的Hcrt能神经元向MEC存在直接的神经投射(图1)。

图片

图1 LH中Hcrt能神经元到MEC存在直接的神经投射


    既然Hcrt能神经元到MEC存在神经投射,那么在物体位置记忆(OPM)任务期间,Hcrt在MEC中的释放情况是怎样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在MEC中注射Hcrt sensor—GRABHcrt0.5,在进行OPM任务中利用光纤记录技术记录其荧光信号。结果发现,当对象A和B被放置在熟悉环境中的特定位置时,小鼠探索A和B花费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当小鼠在编码阶段接近A和B所在位置时,内源性释放的Hcrt水平升高(图2H-K)。随后,在小鼠探索物体A和B的原始位置5分钟后,将物体B移动到新的位置。这时,小鼠表现出对物体B的新位置进行编码的偏好。与编码阶段相比,回忆阶段中探索物体A的熟悉位置时Hcrt水平未明显升高,而探索物体B的新位置时Hcrt水平仍然出现升高(图2L-P)。这表明,探索物体的新位置会诱发Hcrt在MEC中的释放(图2)。

图片

图2 Hcrt在MEC中的释放与物体的空间位置的改变有关


    为了进一步探究LHHcrt-MEC环路在空间记忆中的作用,作者在探索物体位置之前(编码阶段),采用化学遗传学抑制LHHcrt-MEC环路,发现小鼠对物体B空间位置变化的识别能力受到损害,回忆阶段辨别指数下降。此外,在新物体记忆任务中,小鼠先在熟悉的环境中探索两个相同物体的位置5分钟。在回忆阶段,物体B被另一个新的物体C取代。LHHcrt-MEC环路抑制并未改变此时新物体任务中的辨别指数(图3D)。这表明LHHcrt-MEC环路选择性参与物体位置的记忆。之后,作者分别在OPM任务的编码和回忆阶段抑制LHHcrt-MEC环路,发现:在回忆阶段的抑制不会影响辨别指数(图3E-F),而在编码阶段抑制会引起辨别指数的降低(图3G)。这表明LHHcrt-MEC环路参与到物体位置记忆的编码过程,而非提取过程。

图片

图3 LHHcrt-MEC环路参与空间记忆中的编码而非提取


    随后,作者探究了LHHcrt-MEC环路中的功能连接,发现Hcrt-A肽对MEC表层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兴奋性并没有影响。由于MEC 表层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受到周围GABA能神经元的严格调节,作者在谷氨酸能神经元中记录了自发抑制突触后电流 (SIPSC),发现Hcrt能显著增加谷氨酸能神经元 SIPSC的振幅和频率,这表明其周围GABA能神经元的活性增加。直接记录几种GABA能神经元反应,作者发现Hcrt-A能大大增加PV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速率(图4I-K)。这表明,Hcrt主要激活GABA能中间神经元,特别是对PV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兴奋作用(图4I-J)。作者发现Hcrt能神经元末梢对PV神经元的兴奋现象,可以被离子型谷氨酸能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 (图4L)。这表明,内源释放的Hcrt通过兴奋突触前的谷氨酸释放而激活PV神经元(图4M)。

图片

图4 内源性Hcrt兴奋MEC中PV神经元的突触前膜机制


    已有研究表明,快发放的PV神经元对体内gamma振荡的产生至关重要。由于Hcrt可以兴奋MEC中的PV神经元。那么,PV神经元是否也驱动MEC中的伽马振荡以及参与物体位置记忆的编码?于是,作者在OPM任务期间记录MEC局部场电位(LFPs),发现LFP频率在物体位置探索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gamma频段(25-120 Hz)产生同步振荡,但theta频段(4-12 Hz)没有(图5I-J)。这与之前报道的MEC中gamma振荡升高与空间记忆编码的相关性是一致的。之后,作者采用光遗传学抑制MEC的PV神经元,发现小鼠在接近物体A或B时,对照组gamma振荡频率显著增加,而实验组gamma振荡频率显著降低,辨别指数下降(图5L-M)。这表明PV神经元驱动的gamma振荡与物体位置记忆的编码有关。

图片

图5 MEC中PV神经元驱动的Gamma振荡与物体位置记忆编码有关


    LHHcrt-MEC环路是否通过影响gamma振荡来进行物体位置记忆?作者采用化学遗传学抑制LHHcrt-MEC环路,并结合多通道记录MEC的LFPs。作者发现抑制LHHcrt-MEC环路导致OPM任务中,MEC的gamma频率的增加幅值显著下降(图6),这表明LHHcrt-MEC投射通过促进gamma同步来促进物体位置记忆。此外,近期研究表明,海马CA1的gamma振荡可以提高物体位置神经元编码的信噪比。因此,作者研究了LHHcrt-MEC投射是否会影响内嗅神经元编码特性,发现环路抑制消除了在空间位置探索前和探索过程中MEC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差异,对空间探索过程的编码信噪比显著降低。综上所述,这表明LHHcrt-MEC通路可以提高gamma振荡和位置记忆编码的信噪比。

图片

图6 抑制LHHcrt-MEC通路对MEC中gamma振荡和位置记忆编码的信噪比的影响


文章结论:

    作者发现:HcrtLH神经元通过在MEC中释放Hcrt,激活突触前谷氨酸能末端释放谷氨酸从而激活PVMEC神经元,增强Gamma振荡和提高MEC神经元编码空间位置的信噪比,最终促进物体位置记忆的编码。


作者介绍:

何超

现任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获国家优青、重庆市杰青。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Advanced Science,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

研究方向:1.睡眠觉醒发生的神经机制;2.睡眠觉醒调控记忆的机制。

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Cerebral Cortex、Progress in Neurobi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论文被The Lancet Neurology、Nature Neuroscience等权威杂志引用400余次。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10 余项,担任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等期刊审稿人。


胡志安

陆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主任、脑与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觉醒睡眠与认知:(1)国际上首次发现丘脑室旁核在觉醒的维 持中起关键作用,揭示睡眠/觉醒调控新机制。学习、工作及运动等活动均依赖于良好的觉醒 状态,维持觉醒对机体至关重要。首次发现丘脑中丘脑室旁核(PVT)的活动与觉醒密切相关 ,在觉醒时PVT呈现高水平的活动。光遗传技术激活PVT可快速诱导睡眠向觉醒转换,相反, 损毁PVT可进一步引起动物产生意识障碍,甚至发生昏迷。该发现揭示了觉醒维持的关键神经 机制,并为昏迷促醒的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2)系统的解析了睡眠/觉醒系统对学习记忆 相关神经环路的调控机制,提出觉醒有利记忆的获得,睡眠有利记忆的巩固的新理论。申请 者另一主要研究方向是睡眠觉醒与认知,即以觉醒肽orexins,组胺和睡眠稳态因子(腺苷)对 认知神经系统,即前额叶皮层(PFC)和内嗅皮层(EC)神经元兴奋性调节为核心,旨在揭示 觉醒有利记忆的获得,睡眠有利记忆的巩固的神经科学原理。该发现对觉醒睡眠机制的阐明 和军事脑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申请者以通讯作者等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Neuroscie nce、Cerebral Cortex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SCI论著57篇。相关研究成果受邀在Progress i n Neurobiology、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等知名 神经杂志发表综述。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3.10.012

注: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解读,如有纰漏,请参照原文。

撰文:王倩

审核:李钟

编辑:成美君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